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欢喜与哀乐。
“舴艋舟”都载不动的离乱之愁;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还乡之喜;
“磨报胸中万古刀”的不平之情;
“不思量,自难忘”的悼念之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游春之乐......
一本本心灵相册,等待着我们去打开;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左存文老师便是这一本本心灵相册的忠实读者,也是穿梭于这一个个精神世界的的旅行者。
人物简介
左存文,1984年生,甘肃陇西人,文学博士。2013年硕士毕业于江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21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诗歌。
为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目标,左存文老师曾骑行川藏线、香格里拉大环线、新藏线,徒步鳌太线、安纳普尔纳大环线等。
与诗相遇
童年经历
左老师从小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坡的一个特别荒凉的小乡村里,小时候没有什么其他可做的事情,除了上学便是放牛干农活。乡野青草,千沟万壑,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变得更容易亲近,这种环境激发了左老师感知世界的独特视角。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左老师接触到了海子、里尔克的诗歌,并且体会到海子、里尔克的诗歌所散发出来的十分贴切自身情绪和人生体验的自然的生命力,所以对诗歌的喜爱更加热烈。
诗歌之美
“诗歌是一种观察和感受世界的方式,它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我的研究生导师也提到过,用一些诗歌的方法来观察和感知世界会对书有不一样的认识。”
关于“诗教中国”
左老师在“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中选择了顾城的《门前》进行讲解。他道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大赛主要针对古典诗词的讲解,但是现代诗中的很多作品已经成为经典,也应该纳入到经典讲解的视野中去。其中,顾城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诗人,也是最容易被妖魔化的一个诗人。
左老师认为,诗歌现在处于一种沦落状态,诗人也备受歧视。因此把诗人还原到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和思路,希望通过讲解《门前》,把诗歌还原到生活中,把诗人还原为人。
人生目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左存文老师的人生目标。
研究生阶段,左老师研究海子诗歌,了解到海子游历神州,踏浪祖国,留下数篇诗歌,他深感激荡,决心自己也要试一试。于是在2012年,左老师便专门骑自行车走了一趟川藏线。在此之后,左老师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种旅行方式,几乎每两年都要进行一次长途旅行。
另外,左老师也受到了里尔克的影响。里尔克作为一名奥地利诗人,曾前后两次漫游俄罗斯,在漫游之后,所写的内容也是更加成熟。左老师自己在旅途中边写东西边思考,行万里路也忘不掉看书。
教育教学
左老师平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经常会用诗歌中所蕴含的一些哲理。左老师认为诗歌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在人被工具化的今天,诗歌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反思,给人们一些启发和收获。
左老师在平时进行授课时,也会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翻转课堂。他每次上课时都会带一本学生现阶段少有接触但文学性丰富的书籍,让同学们传阅,给同学们带来更多文学方面的感知。
图为左老师(第一排右一)的课堂
怎样更好地理解诗词,左老师给出了他的宝贵经验。左老师认为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回归原作,并且不要站在文学史的位置去看作品,而是以自己的视角单纯地去品味作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感悟融入到对作品的理解中去,从自己的生命层面上去读懂诗歌。
左老师创作诗歌片段分享
你看这荒唐的故乡
一边用文字建造
一边用双手摧毁
——《李家湾笔记》
像春天在万物体内的游离
一朵花的残缺,凑成了她的完整
——《记一次诗歌朗诵》
阿克赛钦,你必须在今夜呼唤我的名字
请让我燃烧,请把我的灰烬吹到她窗台上
请在她的额头,落下你悲悯的吻
请让一支黄色玫瑰,开在她的床头
请让我的灵魂,窥见她嘴唇微闭的光阴
彼时,群星各自静默,万物各得其所
——《阿克赛钦的风》
为了得到,你必须失去
为了平静,你必须痛苦
为了流泪,你必须在青藏高原上
静候日落或星空。
为了神迹
你必须一次次预言自己的葬礼
——《顿悟》
尘埃便是我们身内,唯一之物,不开花
也不结果。我们在尘埃里得以相见
佛在尘埃里道成肉身。这世界什么都有了
——《断想》
采访:ug环球会员登录记者团
通讯员:刘园园